PG电子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1183 一位外国网友眼中的“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
发布时间:2024-02-28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作者简介:阿登的苦林,山东人,喜欢二战及冷战军事,尤其是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和冷战武器装备,曾在“空军之翼”等网站发表过若干文章。

  全文共13672字,配图24幅,阅读需要20分钟, 2024年2月27日首发。

  按:本文编译自外网,编译本文并不表示赞同原作者观点或证实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原文写作时较为口语化,配图有改动。

  本文可以看作是对伟大卫国战争中黑海舰队一群优秀舰员的颂歌。事实上,笔者(注:指原文作者,即那位“外国网友”,下同)在这里并未夸大其词:在黑海这样一片犹如澡盆般波澜不惊的内水里,“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居然被当成大号武装登陆驳船,主要用来运兵,这一点本身就让人难以理解。笔者的观点是:“红色高加索”号近卫巡洋舰上的水兵是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积极进取、绝对不计后果的舰员队伍,任何国家的任何海军将领都会以拥有这样一群舰员为荣。

  图1.“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摄于1942年的波季港(波季港是位于格鲁吉亚西部黑海沿岸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

  可能有人并不认同笔者的上述观点,对此笔者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经得起检验的:“红色高加索”号的舰员们用这艘武装远没有看上去强大的“登陆驳船”创造了奇迹,其在战术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从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到1944年入坞大修前,“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共参加过64次作战行动,运送了2.5万余名士兵和400多件军事装备,击退了敌军的百余次空袭。另外可以肯定的是,这艘军舰还遭受过敌人其他方式的攻击,估计舰体上某些部位也被击中过,但在此我们暂且不提这些。

  运送了2.5万余名士兵是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20个步兵团的兵力,而且被运送者携带有随身的轻武器、弹药,此外还随舰运送重机枪、团属加农炮和各类车辆等(“红色高加索”号在历次战斗中运送的火炮、车辆总数为400多门/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20个团的兵力不全是为了转移部队而登上这艘船,其中一些人是为了参加登陆作战而登上这艘船,此时,一切武器,从连属迫击炮炮弹到重型榴弹炮炮弹,都在飞向登陆部队和登陆舰艇且近在咫尺,而且有的取得了命中。

  图2.“红色高加索”号正在搭载登陆部队,注意照片右侧甲板上的几门陆军火炮

  对“红色高加索”号而言,只有1941年6月23日和24日的头两次战斗行动与运送人员和装备无关:在这两次行动中,这艘巡洋舰的任务是布设水雷,至于是从谁那里接到的布雷命令以及为什么布雷是另外一个问题,但“红色高加索”号确实完成了赋予它的布雷任务。除了这两次战斗性质的行动外,就像现在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该舰战争期间其他所有的行动都是“后勤”性质的。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艘改造自沙俄时代“斯韦特兰娜”级巡洋舰的军舰把自己打造成了一艘非常成功的武装登陆驳船。用现代军事术语来说,就是一艘“突击登陆舰”或者“两栖攻击舰”。其与“突击”二字确实很相关,笔者会在稍后谈论这一问题。

  “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的故事起源于所谓的“815工程”,该工程堪称是一部灾难片的剧本,以“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向“红色高加索”号的蜕变为主线,其中充斥着一系列无奈和不成功的决策,因为“红色高加索”号的姊妹舰和“斯韦特兰娜”级巡洋舰首舰“国际红色劳动工会”号(1939年10月31日改名为“红色克里米亚”号)只是按照该级舰最初的设计方案完工的,对当时百废待兴的苏联海军来说,这也是一种更理智的做法:最终问世的是一艘航速较快、航程较远,只是在火力方面有些孱弱的军舰。

  图3.“国际红色劳动工会”号的姊妹舰“红色乌克兰”号,照片摄于1930年,其主炮布局一目了然

  如果“国际红色劳动工会”号和“红色高加索”号这两艘军舰在一场水面炮战中遭遇的话,我恐怕不会把赌注押在“红色高加索”号上,因为与后者的四门180毫米火炮相比,前者的十五门130毫米火炮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很多微妙的问题,这甚至抵消了射程更远的180毫米火炮的理论优势。

  我们还是按时间顺序来阐述吧:“红色高加索”号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它在船台上等待完工的时间太久了,等着等着就进入了海军技术变革的时代。

  平心而论,笔者希望按照原先那个相当合理的计划完成该舰的建造:安装八门203毫米火炮,这些火炮是从退役的前沙俄战舰上拆下来的。结果,“红色高加索”号最终却以某种“轻型巡洋舰”的身份完工了。由于基于主炮口径的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的划分仍存在各种争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去争论。

  图4.正在海上航行的“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照片摄于1938年,前方是“诺维克”级驱逐舰“伏龙芝”号

  在这里,来自苏联第一代红色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他或许是一位陆军天才,但在海军方面却不像在陆军领域那样才华横溢)的突发奇想横插了一杠子:正是他(或者他手下的某位专家)想出了建造一艘装备能远距离射击的火炮的巡洋舰的主意。

  除此之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流程管理,在“红色高加索”号的建造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失误:把一切可能的东西都塞进现有的排水量中,甚至比这更多一点,是设计师永恒的愿望。当然了,这也是当时的普遍做法,而不仅仅是“红色高加索”号的特例。

  用八门203毫米炮盾炮取代十五门130毫米炮盾炮是个可行的计划,但当决定用五门180毫米炮塔炮代替203毫米炮盾炮时,问题就来了:必须放弃一座炮塔,因为这个体量的巡洋舰载不动五座炮塔(每座重120吨);另外,由于两座炮塔为一组,因此后一座炮塔还需要安装重约60吨的炮塔座。每座炮塔除了火炮和装甲外,还有旋转机构、弹药提升井和弹药库等。即便如此,设计师们还想留下一部分130毫米火炮作为副炮……

  最终,还是选择了180毫米主炮,但不得不减少一座炮塔,130毫米副炮也被放弃。虽然这样给人的感觉好了一些,但位于舰首的两座炮塔仍然导致了非常明显的超重,这一点在对舰首的修改上表现得很明显。

  德国佬的“德意志”级装甲舰曾存在逆浪航行时海水冲击最上甲板的问题,为此他们更换了一个具有明显倾斜的舰首,这样就解决了问题。但对苏联人来说,“红色高加索”号的长度已经达到169米(要知道,就连“巴黎公社”号战列舰的长度也仅为181米),而用于修理较长的军舰的船坞数量却很少。因此,苏联海军决定,基本保留原舰的状态,只是简单地将艏楼部分延长。为此,设计人员修改了前甲板形状,简单明了地将舰首上层建筑的高度从每层3.25米降低到每层2.25米。为减少海水上浪淹没前甲板,在舰首主炮之前的艏楼甲板两侧增设防浪板,但效果不大。

  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将第二座主炮塔后面的所有结构都向舰尾移动了:舰桥、前桅、司令塔和桅中部平台都朝舰尾方向进行了移动。整个“建筑群”的搬迁需要取消舰体内的前部锅炉舱,只保留中部和后部锅炉舱;换句话说,就是减少四台锅炉,但一下子减少四台锅炉很难弥补推动涡轮机所需的蒸汽量。在此之前,“红色高加索”号安装了十四台英制亚罗式油煤混烧锅炉和四台布朗-柯蒂斯式蒸汽轮机,输出功率5.5万马力,最终将剩余的十台油煤混烧锅炉全部改成燃油锅炉,这无疑是一项有进步意义的决定,但蒸汽量减少的问题并未解决。事实上,“红色高加索”号的航速比“红色克里米亚”号和“红色乌克兰”号低4~5节。

  图6.“红色高加索”号的姊妹舰“红色克里米亚”号,注意二者结构和外观上的异同

  接下来,还打算拆除舰上的纵摇减摇水舱(边舱)。不可否认,黑海在一般情况下是较为风平浪静的,并不以风暴而闻名,但在舰炮开火时这类减小舰体摆动幅度的装置还是非常有用的。此外,还减轻了桅杆的重量。也就是说,与“红色克里米亚”号和“红色乌克兰”号相比,“红色高加索”号的桅杆更小、更轻。

  缩小了桅杆后,在海军领导层中,居然又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想法:需要对射程非常远的180毫米主炮进行某种调整!其理由是,该炮高达40公里的超远射程有时从缩短的桅杆上是观测不到远界的;而且,那时的苏联军舰还没有配备雷达。

  为了解决缩短桅杆导致的观测问题,决定在舰上安装从德国亨克尔公司购买的弹射器,搭配苏联自行研制生产的KOR-1型单发双翼舰载水上侦察机。最终,“红色高加索”号配备了一部弹射器和两架水上飞机,但这也进一步挤压了舰上有限的空间,外加对苏联航空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给弹射器和水上飞机腾位置,拆除了舰尾的部分上层建筑,将原先位于舰尾的涡轮发电机移到了舵机舱,并为食品贮藏库找了新位置,后桅也向后移动了。

  图7.改装后的“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注意采用独特四脚桅构造的后桅和上面保留的吊车

  最终,“红色高加索”号在外观上完全变成了另外一艘船,显然已经不再是原先“斯韦特兰娜”的模样了。不过,保留的东西还是一样:两条装甲带,舷侧水线毫米,分布于水线部位上下;舷侧上板装甲厚25毫米,从水线装甲上沿向上延伸至主甲板。水平防御由双层装甲甲板组成,分别位于主甲板和下甲板,单层厚度20毫米。司令塔和炮座壁厚75毫米。

  这样一番改动过后,“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从7000吨增加到7600吨,主炮为四门180毫米口径火炮。相比之下1183 一位外国网友眼中的“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与之排水量相当的日本重巡洋舰“古鹰”级和“青叶”级各装备六门200毫米火炮。把这个话题再稍微扩大一下:如果读者还记得“德意志”级装甲舰/重型巡洋舰的话,其标准排水量略超过一万吨,但其主炮为六门280毫米口径火炮!不过总的来看,“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的改装效果还算不错。

  下面,让我们来仔细讨论一下“红色高加索”号的主炮。首先,180毫米这个口径的由来和出处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二战前,法国人还曾涉猎过非主流的138毫米、164毫米和194毫米口径。至于原先提出的要安装的203毫米口径火炮呢?不错,虽然早在1926年就下达过这样的任务,但对布尔什维克工厂的总设计师切尔尼亚夫斯基(K. K. Chernyavsky)来说,口径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上舰为基础设计的180毫米火炮在勒热夫靶场进行了测试,但以其为基础研制203毫米火炮的想法被放弃了,苏联海军决定重新制造180毫米火炮,而且炮弹已经生产出来了。

  这种采用维克斯楔形炮闩的180毫米口径火炮被命名为B-1-K型火炮,这也是苏联海军新研制的第一型大口径舰炮。苏联海军对这种新型火炮评级颇高,称其为“新一代武器”,具有“独特的作战性能”,而且“超越了世界同类产品”(嗯,这一点倒是没说错,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同类产品,但总的来看,其性能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B-1-K型火炮发射的弹丸重97.5公斤,初速920米/秒,最大射程超过40公里(225链,约合41.67公里),实际射速4发/分。

  缺点方面,B-1-K型火炮弹药为分装式结构且采用人工装填,导致射速较慢。此外,发射药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药筒中,第二部分在底火中,这显然不是最实用的布局。而且,正如读者所猜想的那样,这远非该型火炮的唯一缺点。B-1-K型火炮的主要缺点是炮管寿命太短:在全装药(药筒+底火)情况下只能打70发炮弹,打完70发炮弹就要更换炮管,这简直令人咋舌。当然了,军舰上的主炮并不总是以最大射程射击。

  在“红色高加索”号上,每门主炮的备弹量从175发到196发不等,具体取决于装药量,这个备弹量是半装药情况下可以开炮射击的次数。可一旦打完这些次数,无论如何都要更换炮管。另外要指出的是,舰上没有炮管清洁设备。事实上,使用这种身管膛线易磨损的火炮意味着,即使在两次相邻的射击中,弹道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是为获得超过40公里的射程而付出的代价。

  总的来说,“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给人的感觉是一切都很奇怪:它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种“海上狙击手”形象的巡洋舰,即它可以轻松地从很远的距离上猎杀敌舰。没错,在这种情况下,它并不需要太多的炮管数量,一切都取决于精度。不过,射击精度的获得需要火控装置来提供,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海军舰艇上,能安装这样现代化的装置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苏联经常受到制裁,故其海军舰艇上的火控系统非常简陋。

  当时,“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上的火控装置甚至简陋到了这样的地步:炮塔没有自己的测距仪和瞄准装置,所有的射击参数都来自桅杆上的两台测距仪。获得的信息汇总到中央火控台,由半自动机电设备进行处理。然后,中央火控台将射击参数以俯仰角和方位角的形式传送给炮塔。也就是说,该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测距仪或中央火控台)失灵,都会使舰上的炮声沉寂下来。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红色高加索”号是一艘“海上狙击手”性质的巡洋舰,但……笔者想到了这样一个比方:一名士兵装备有一支安装传统后置瞄准镜的SVD狙击步枪,这款步枪既是一种狙击步枪,也是一种远射程步枪,但对这名士兵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射程高达40公里的B-1-K型火炮需要借助测距仪获取的参数进行校正,而测距仪操作人员会根据炮弹落下时溅起的水柱引导主炮射击。

  在火炮时代的海战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了:溅起的水柱帮助观测者了解敌舰在不同炮弹落点之间的位置。在朝地面目标开火时,目标往往会被地形起伏所掩盖,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朝敌人的某个方位射击”。一般来说,当火炮朝距离很远的目标射击时,哪怕使用装药量不大的炮弹(95公斤重的穿甲弹只装填有2公斤炸药),对落点进行修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的来说,苏联海军领导层认识到,“红色高加索”号的战斗力不宜高估,但舰上的水兵们还是积极驾驶这艘巡洋舰开展各种访问活动。也就是说,这艘巡洋舰更多地是为政治服务,而且其应对自如。

  1938~1940年,“红色高加索”号接受了现代化改造。苏联海军非常渴望重新武装一下这艘船,把所有过时的火炮和装备都扔到垃圾堆里(而且不夸张地说,舰上的火炮和装备几乎全都是过时的),但船舶工业人民委员部决定“就这样吧”,只更换了舰上的副炮和高射炮等辅助火炮。最终,“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装备了六座(每舷三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斯柯达高平两用炮(这款火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色)和四门45毫米口径的21-K型半自动高射炮。

  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根据弗拉基米尔·安东诺维奇·阿拉富佐夫海军中将的报告,由于火炮状况不佳,“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不适合作为训练舰使用。可能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但该舰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自身的价值。至少,通过该舰出访在内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意大利人在列宁格勒建造了一条邮轮生产线,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成果了。

  事实上,黑海舰队通过这艘船收获了什么?在缺点方面倒是有一大堆:有口径符合国际条约规定的火炮,但几乎不敷使用,因为炮管寿命消耗得太快;几乎没有堪用的防空能力,对于这一点,我们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感到无能为力;鱼雷兵装和布雷装备在这样一艘军舰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况且也没有人会真正让它去布雷;速度和机动性也都不是很好。

  至于优点方面,那就是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技能过硬的舰员。面对周围都是敌对国家和不友好国家的现实,数年间的外国出访之行肯定会让舰上的每个人都历经考验,这也是正常的。另外,笔者想说的是,该舰的舰员们能有这样的指挥员是幸运的:古什金(A. M. Gushchin)和爱罗先珂(V. N. Eroshenko)都是不怕做决定的人,他们做出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总之,他们是称职而不怯懦的军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字就胜过了一堆“坏”字。没法用主炮射击?那我们就用副炮好了,六座双联装100毫米副炮总比什么都没有强。不过,要想使用一侧的全部六根炮管射击,就必须通过某种机动使军舰侧面对敌。与主炮相比,副炮的射程不是40公里,而是15公里?没关系,反正支援登陆作战又不是海战,陆地上只有浮尘、灰土和烟雾,只是首先要关注舰首方向的威胁。

  于是乎,“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就成了一艘大号的登陆驳船,而且其在战斗中确实使用180毫米主炮开过火,但真的非常小心,每次开火的次数从12次到27次不等。第一次主炮实战射击发生在1941年9月12日,在敖德萨附近,向敌军打了27发主炮炮弹,至于结果……好像也就那样。

  相比于珍贵的主炮炮管寿命,没有人会节省100毫米副炮的寿命,所以舰上的100毫米斯柯达高平两用副炮可以毫无顾忌地全力开火,而且副炮炮弹的成本与主炮炮弹成本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红色高加索”号的统计结果是,每次行动会打出200~400发副炮炮弹。当然了,副炮的射程远没有40公里,不过在支援登陆作战中,太远的射程似乎也没必要。

  “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在苏德战争中的最高光时刻是参加了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作战:1941年12月29日,“红色高加索”号运载着1853名伞兵、一个下辖六门76.2毫米火炮的炮兵连、16台车辆、若干弹药和食品,作为登陆编队的一员离开新罗西斯克港,于12月30日清晨驶入费奥多西亚湾。作为此次登陆行动的一部分,“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用其全部四门大口径主炮开火,共发射了86发180毫米炮弹;此外,100毫米副炮也发射了700多发炮弹。

  苏军关于这次登陆行动的想法非常大胆:“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用其所有的舰炮开火,冲入海湾,压制住岸上的德军炮台,然后停泊在宽防波堤的3号泊位,开始让登陆兵上岸和卸载装备。而且按照预想,被压制住的德军炮火将不会对苏军的登陆行动构成干扰。

  事实上,与计划相比,现实中的一切都变得极为复杂:“红色高加索”号虽然打出了86发180毫米主炮炮弹,但这些炮击几乎毫无建树。第一次靠岸时无法停泊,第二次靠岸时也是如此。最终,“红色高加索”号绕着港口转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才在第三次尝试时停靠在了码头上。

  在“红色高加索”号绕着费奥多西亚港兜圈子的两个多小时里,德军方面所有能射击的火炮都在朝这艘在海湾内低速行驶的真正的大舰开火,试图尽全力击中它。由于德军炮兵的训练水平较高,导致“红色高加索”号被多发炮弹击中,据当天舰上的战斗日志记载:

  5点21分:一发炮弹(估计口径为150毫米)击穿二号主炮塔正面装甲并在内部爆炸,炮塔内的舰员全部牺牲且炮塔内起火。损管分队迅速将火扑灭,一个半小时后,二号主炮塔再次进入战备状态。

  5点35分:一发105毫米炮弹和两发迫击炮炮弹在舰桥上爆炸,舰桥上大部分人牺牲。

  8点08分,“红色高加索”号完成人员上岸(运载的1853名伞兵全部登陆),但没有卸下火炮等重武器装备,此时该舰便开始机动进入港外的开阔锚地,这非常及时,因为9时左右德军飞机抵达,它们在一天之内对这艘苏联巡洋舰发动了25次攻击。由于全体舰员士气高涨,因此德军飞机的空袭未能奏效。

  12月31日,“红色高加索”号终于在费奥多西亚港的防波堤上卸下了火炮等重装备,随舰登陆的炮兵得以继续打击岸上的德军,支援伞兵的战斗。1942年1月1日,完成任务的“红色高加索”号向新罗西斯克港返航。在这场登陆作战中,全舰共有27人牺牲,66人负伤。军舰总共挨了12发身管火炮炮弹和5发迫击炮炮弹,8处起火,舰体上被穿出7个窟窿,内部机构也多有受损。

  1942年1月4日,运载着1200名士兵、装备和弹药,“红色高加索”号再次驶抵费奥多西亚港。此时距离上次遭德军炮火打击还不到一个星期,这艘巡洋舰的战伤甚至都没修好就再次投入了战斗,只是在舰身破损处打了些“补丁”。由于无法在黎明前卸下所有物资,第二天一早,“红色高加索”号又遭到德军航空兵攻击,对德军来说,这艘停泊在码头边的巡洋舰无疑是最诱人的目标。

  图17.箭头所指处为“红色高加索”号的姊妹舰“红色乌克兰”号巡洋舰,后者于1941年11月12日遭德机空袭沉没

  在本次空袭中,德军飞行员共在船舷附近投下4枚炸弹。250公斤重的炸弹在舰尾炸出了3个大洞,海水从洞中汹涌而入。不过,舰员们最终还是堵住了进水,并开动军舰,把船开到了港外的开阔锚地里。在那里,“红色高加索”号遭到一群挂载500公斤炸弹的Ju 88轰炸机的攻击,德军投下的一枚炸弹在舰尾附近爆炸,右螺旋桨轴被炸断,左螺旋桨支架被炸弯,方向舵被卡住,海水再次从之前炸开的大洞汹涌而入。最终,“红色高加索”号进水约1700吨。

  很难想象此刻舰员们的遭遇。从费奥多西亚到图阿普谢,“红色高加索”号几乎是以爬行的速度走完了300公里的航程,艰难航行了整整一天。途中,在暴风雨来袭的情况下,“红色高加索”号恢复了航速和对航向的控制,最终驶抵图阿普谢。对舰上的水兵们来说,恶劣的天气正中下怀,因为这样就不会有敌机来袭扰了。

  在濒临战火的军港塞瓦斯托波尔,仍保留有用于维修舰船的浮船坞。对“红色高加索”号的修理是另一个充满英雄主义的故事,这真可谓是如果你想活下去,那么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把满载排水量9000多吨的军舰拉到承载能力仅为5000吨的浮船坞上修理,但“红色高加索”号做到了。最终,苏联工人们在浮船坞里修好了这艘船。

  图18.在浮船坞上接受修理的“红色高加索”号,照片摄于1942年,地点是波季港

  一系列军事行动的成果,包括1.4万海里的航程,运送了2.5万名士兵,不计其数的从敖德萨及塞瓦斯托波尔运回的负伤军人和平民,400多门/辆火炮、迫击炮、车辆,2000吨弹药再次证明,“红色高加索”号对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的回答是:当然不是!巡洋舰的任务无疑包含为登陆/运输舰船护航,保护它们不受敌舰和敌机的攻击,用舰炮火力压制敌海岸炮台,等等。但是,就“红色高加索”号而言,它却根本不适合执行这样的任务。就当时黑海上的敌人海军状况而言,可以肯定地说,这艘巡洋舰是没有对手的,但在陆地上,可以成为这艘船对手的目标(比如各类海岸炮台)却比比皆是。而且,就算是对付陆地上的对手,军舰也不是向海岸上的动态目标开火的最佳火炮平台。

  图19.摄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背景中可见“巴黎公社”号战列舰

  与飞机的战斗基本与二战苏联海军的舰艇无关,因为从战列舰到鱼雷艇,防空始终是二战苏联海军舰艇最薄弱的方面,老旧的100毫米高平两用炮和45毫米半自动高射炮更多地是为了表现出一副“击退敌机进攻”的姿态。虽然“红色高加索”号的防空火力配置在大修后得到极大提升,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随着塔曼桥头堡战斗的失利,震怒的斯大林下令,除非有他本人的特别批示,否则禁止苏联海军所有的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擅自出海作战。此外,苏军也不再需要发起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了,中小规模的登陆作战所需船艇可由地面部队自行解决。

  那么,就“红色高加索”号而言,苏联海军究竟建造了一艘什么样的巡洋舰呢?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它其实不算是一艘巡洋舰,实际上,它可以看作是为了测试新式180毫米口径B-1-K型舰炮而建造的实验舰。除了“红色高加索”号,B-1-K型舰炮未应用在苏联海军的其他任何舰艇上,原因正是B-1-K型舰炮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与苏联许多类似的武器研发项目一样,B-1-K型舰炮追求的创纪录射程最终成了劳而无功的无本之木。但那个时代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好谴责的。

  图20.存放于克拉斯纳亚高尔卡要塞的一门TM-1-180列车炮,与“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上的180毫米主炮同源

  在“红色高加索”的后继型号26型巡洋舰和26比斯型巡洋舰上,虽然主炮口径依旧为180毫米,但它们装备的并非B-1-K型舰炮,而是完全不同的B-026-P型舰炮。在此必须特别强调的是,B-1-K型舰炮与B-026-P型舰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火炮,甚至连炮弹都不通用。可以这样说,180毫米口径的B-026-P型舰炮是一款全新设计的火炮,它采用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的衬里层;而且不同于B-1-K型舰炮的60倍径,B-026-P型舰炮为57倍径,即炮管长度缩短了3倍口径,约合0.54米,这将完全改变弹丸的内弹道。此外,B-026-P型舰炮还加深了膛线发,并在结构上增加了驻退阀。

  没错,与B-1-K型舰炮相比,B-026-P型舰炮的射程从40~41公里下降到了36~37公里,但不必再担惊受怕地数算着每一次开火以防炮管到寿了,单凭这一点就极具价值。无论如何,战列舰把一发半吨多重的弹丸发射到上述距离不算难事,而巡洋舰把一枚重约97公斤的180毫米炮弹发射到相同的距离上难度肯定与之不同。

  事实上,笔者想说的都说了。在此,我再次向“红色高加索”号上令人钦佩的舰员们表示敬意。事实上,一艘军舰是什么并没有什么区别,重要的是舰员们能用它来做些什么。但我们必须承认,读到关于一艘英雄巡洋舰的故事是一回事,因为这艘巡洋舰缺少真正堪用的主炮和防空武器系统,在整场战争期间基本被当成大号武装登陆驳船使用;而如果我们谈论的是一艘实验性质的军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红色高加索”号就是一艘实验舰。

  图22.陈列在俄罗斯莫斯科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内的“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模型

  可以这样说,根据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最初版本的“红色高加索”号甚至都不能算是巡洋舰,因为条约明确规定,所谓“巡洋舰”需要装备口径大于5.1英寸(130毫米)的火炮。顺便提一句,这就诞生了一种非常新颖的舰艇:美国海军的“伊利”级炮舰,这种军舰倒是与“红色高加索”号有几分相似。

  “伊利”级炮舰排水量2000吨(作为对比,苏联海军的7型驱逐舰排水量为1500吨),装备四门152.4毫米火炮,外加四座绰号“芝加哥钢琴”的四联装28毫米高射机关炮和四门“厄利孔”20毫米高射机关炮。总的来看,这是一型非常有趣的军舰,唯一的缺点是航速太慢(20节),但这一点在1930年的协议中已经写明。所以,对比之下,“红色高加索”号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算作巡洋舰,读者心中恐怕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图23.美国海军的“伊利”级炮舰,共建造两艘,分别是一号舰“伊利”号与二号舰“查尔斯顿”号

  至于苏联海军把一艘拥有优秀的高素质舰员的试验舰性质的军舰用于战争,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或者说,问题完全出在表述方式上:如果把“红色高加索”号看成一艘巡洋舰,那么它绝对是当时各方面性能最差、最弱的巡洋舰之一;但如果把“红色高加索”号作为一艘试验舰来看待,那么一切结果都很好,比如为地面部队提供了支援,新式舰炮也得到了检验,等等。

  当然,关于“红色高加索”号的历史是一个关于如何建造军舰的故事,比如追求一些毫无意义的纪录(射程40公里的主炮!)。另外,笔者认为本文所述在今天仍有意义,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在有关军队、武器的展览中又频频出现了“无与伦比……”的字样,不过,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伴随着不同的结果而已。

  军舰:上为“红色高加索”号近卫巡洋舰,下为“红色高加索”号近卫大型反潜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王自如被强制执行3383万!曾称“没看过格力工资条”!3家关联企业仅一家存续…

  阿森纳2022-23赛季财报:总收入为创纪录的4.67亿镑,增长25%

  MWC 2024开展首日:中国厂商卷向海外,AI终端大集合,5G-A进入商用元年

  爸爸带闺女出来玩,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家闺女被拱了,这小子浑身上下几百个假动作

  GPU市场出货量增长6% NVIDIA和AMD原地踏步 英特尔出现增长

  NVIDIA GeForce Now 的免费级别将开始在等待游戏时显示广告lis-o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