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35张图带你读懂现代主义建筑
发布时间:2024-01-26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众多产业中,建造业成为了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一方面,拥有了新的工具与设备,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新材料诸如钢铁,玻璃幕墙的生产技艺的成熟使得建筑设计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1856年,路易斯·沙利文出生在美国波士顿,芝加哥学派建筑师。这位传奇的建筑师所提出的“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为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理论指导,他是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美国建筑师之一,同时也是有机建筑的倡导者,在他的设计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自然界中元素的纯熟运用,以及对于自然法则骑士的遵循。速度不能代表一切,唯有艺术和美永恒。

  1867年,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的赖特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作为一个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他师从路易斯·沙利文,摸索学习现代主义建筑的法则。同时作为一个东方文化的爱好者,他从东方文化中汲取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并通过一系列住宅的设计,自立门户开创了“田园学派”的建筑风格。代表作包括建立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和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内的罗比住宅。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开始不断扩张,于是高层建筑开始在城市出现,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依然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比如对立面装饰和线脚的痴迷,同时已经开始着重关注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1883年5月18日,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同时也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奠基人之一,为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1886年,密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他是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另一个伟大的奠基者,也是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他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建筑师,并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勒·柯布西耶,1887年出生于瑞士。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

  1884年,法兰西共和国为了展现自己的国力,洗刷普法战争的耻辱,宣布将于1889年于巴黎再次举办世博会。与此同时,向全国征集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物,最后于1888年建筑结构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所设计的令人震撼的铁塔脱颖而出。埃菲尔铁塔的设计不仅仅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时期材料与结构的多元化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人们对于登高远望的向往,为高层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

  1886年至1890年,路易斯·沙利文与丹克马尔·阿德勒共同设计了芝加哥会堂大楼。在这栋建筑中,路易斯·沙利文实现了多种功能与复合空间的相互结合,多种功能的整合与区分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有关于功能与形式的思考,沙利文也由此提出了“Form follow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

  在1891年建成的温赖特大楼中,路易斯·沙利文保持了他对于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并重新组织了立面处理手法。虽然依旧保留了三段式的古典主义组织手法,但是沙利文在中段的组织上采用了统一的垂直空间上的组织,使得形式更加统一,为此后的现代主义高层建筑建立了典范与模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汽车作为一种改变大众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而这一时期,工业化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趋势。而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依然处于形式上的“古典主义”与结构功能上的“现代主义”。阿尔伯特·康所设计的帕卡德汽车工厂就是对这一特点的最好体现。一方面,采用了大跨度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清晰的在立面上看到“古典主义”装饰化的特点。

  1911年,赖特在他出生地,建造了这座具有其显著特点的草原别墅风格的建筑,作为他的居所与工作室。正是在这里赖特创作出了一系列举世闻名的建筑,也使得他逐渐完善了他有关于美国住宅的构想与设计。这里是“美国式”住房的起点,也从此定义了一个时代的住宅建筑。

  作为纽约的早期的高层建筑之一,Equitable Building 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于高处的向往,另一方面也秉承了“Art Deco”的建筑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形而上的功能主义与形而下的“古典”装饰艺术的结合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开端,包豪斯校舍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可以说包豪斯为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开创了先河,在格罗皮乌斯和阿道夫·迈耶的探索下逐步完善了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并为后来的美国建筑教育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柯布西耶早期的私人住宅设计,欧瓒方画室住宅可以说展现出了柯布西耶对于现代主义功能性的理解,以及对现代主义空间表现的尝试性探究。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第一座真正完全达到柯式新建筑五要素的建筑:1、底层架空 2、屋顶花园 335张图带你读懂现代主义建筑、自由平面 4、自由立面 5、横向长窗。它的建筑意义远远超过其实用功能。在崇尚机器理性的时代,柯布提倡建筑形式的简化和净化。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开启了20世纪现代建筑的新纪元。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是密斯·凡·德·罗对自我的一个挑战和对现代主义建筑自我定义的伟大作品。密斯通过这个作品中的玻璃,片墙等元素定义了他理想中的现代主义建筑”,也诠释了“少即是多”与“流动空间”。

  纽约帝国大厦的建成,是功能主义与这一时期的未来主义结合的产物。在这一时期的纽约,资本家们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对大都会城市的向往,纷纷投资修建高层。在这一轮的高层建筑的竞赛中,帝国大厦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将旧金山市区与Marin County连接起来的金门大桥的修建不仅标志着人类工程技术的发展,更展现了人类对于改变环境的渴望,这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标志。1937年正式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悬索大桥。

  由于二战的爆发,美国国内的产业开始逐步向战时工业转移,而这一时期作为汽车之城的底特律成为了重要的工业中心。为了满足大工厂化的企业需求,与社会背景环境,这一时期的汽车产业园,呈现出一种高度工厂化与机械化的状态,这也是战时经济社会体下的建筑变迁。

  老沙里宁的第一基督教教堂,通过现代主义的建筑手法与材料运用,体现了对教堂精神性的理解,以及对教堂空间性的转译。

  1937年,密斯·凡·德·罗离开德国来到美国并与1938年受邀成为了伊利诺伊理工的建筑学院的院长,在他的的带领下,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体系开始逐步完善。与此同时,密斯也为伊利诺伊理工留下来许多珍贵的建筑作品,图中的图书馆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种现代主义的形式感,与立面设计,无一不体现了密斯“少即是多”的概念。

  范斯沃斯住宅,不仅仅体现了密斯对于空间流动性,以及“少即是多”的深刻理解,更体现密斯将建筑有机的结合到环境中的思考。当然有关于这个住宅的八卦,也被每一个建筑学子所津津乐道。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开始逐步转型自己的产业类型,将战时工业体系逐步转变为制造业产业体系。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巨头——通用汽车公司,也开始建设自己的新厂房为了适应市场发展。

  埃罗·沙里宁接手了这一个项目,他利用底部架空的手法,既满足了功能的需求也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更有张力与潜力。

  密斯的IIT小教堂,运用工业化的结构体系,将教堂的礼节性与仪式感,跟现代主义的简洁与明确,完善的结合了起来。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是密斯·凡·德·罗建筑理念与实践结合的集大成者,这个建筑所具有的秩序与规律,正是古典主义建筑的仪式感之所在。而当密斯将这种秩序与规律转译到现代主义建筑上时,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走向了他的巅峰。

  小沙里宁所设计的约翰迪尔总部大楼,露台的设计体现了沙里宁对环境呼应与功能结合的理解,同时我们依然可以从比例关系与形式上找寻到“古典主义”的身影。

  20世纪中期,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一批建筑事务所开始涌现。这其中SOM作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迅速完美的阐释了他们对于那一时期建筑需求的解读。百事可乐纽约总部的方案设计,运用玻璃幕作为主要的立面材质就充分体现了透明性对于空间的影响,以及这种制式感极强的建筑所具有的后工业时代都市文明的特点。

  小沙里宁所设计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厦对现代主义建筑赋予了新的建筑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古典主义”所使用的艺术性装饰,而是将材质结构与装饰良好的结合起来。

  现代主义建筑在这一时期开始受到质疑,一批建筑师开始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性思考,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手法在这个时期作为主流的建筑手法被运用。这一时期是一个建筑师自我反思与建筑思潮再次出现变化与变革的时期。罗伯特·文丘里为其母亲所设计的住宅,就良好的体现了他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考与再认知。他利用历史建筑符号,以戏谑、游戏的方式为母亲设计了这座住宅,这是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最早建筑。

  在这一次对现代主义质疑的思潮中,路易斯·康无疑是一个伟大而又出色的改革者,这是一种将古典的仪式感与现代主义的功能性良好结合的建筑形式,一方面加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历史性与文化性,另一方面也让古典主义得到了新生与传承。

  金贝尔美术馆不仅仅展现了路易斯·康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康把其对于历史元素与遗迹的热爱投入到建筑设计中,让现代主义建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是是最本质最能体现人之精神的。材料与结构,设计与形式,已经超脱了其本身的意义,与这个建筑所生长的土地紧密的连在一起。

  这一时期,人类对于天空与未来城市的向往依然强烈,大量的高层建筑开始在巨型都市中建立起来,新一轮的高层比拼拉开了序幕。

  在高层竞赛中,山崎实所设计的世贸中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世贸中心双子塔的设计,秉承了山崎实国际主义的特点,制式的平面形式与立面设计,预示着现代主义继续秉承着功能性与简洁性的特点,向着国际化的制式设计进一步的迈进。

  1972年的夏天,同样由国际主义建筑大师山崎实所设计的圣路易斯Pruitt- Igoe住宅区被政府下令拆除。对于现代主义来说,这看起来像是一场溃败,但却是一种新生。从此时开始,建筑进入了一个诸子百家,繁星璀璨的新时代。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出版了《后现代建筑语言》。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个时代产物,也是一个建筑新时代篇章的序幕。可以说建筑发展到今天,无一不存在着历史的身影。纵观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其自身的多元性与单一性,成就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也造就了我们现代这个时代建筑百家争鸣,争相斗艳的场景。这是一个精神性与现实性斗争的时代,这是一个本土化与全球化向抗衡的时代,小编相信大家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会敞开环抱拥抱这个时代!